看迁安冷口赵明如何KO东北最火戏班!
转载 · 编辑: 2019-09-14 17:53:19
阅读:33948皮影表演中让影人活灵活现地在影窗上表演的艺人,叫拿线或掌线的,俗称“捻箭杆的”。清末民初,迁安有一位著名的皮影艺人,名叫赵明,由于他的表演出色,被人们尊称为“箭杆王”。
赵明,1902年出生在冷口村,满族人,满名锡宁肯阿。赵明幼年读过2年半私塾,民国建立,皇粮停发,家中地无一垅,房无一间,住在营房。为谋生,他13岁拜玉田鸦虹桥皮影艺人冯青贤为师学唱皮影,同时跟大师兄张宝丰学拿线。唱影讲究“要吃饭,一窝旦”,意思是观众喜欢看年轻俊俏的女角,所以赵明就从观众喜欢的女角入手,为了把淑女起床后洗脸、梳头、敷粉、涂红的活动表现出来。
他专刻头茬,重叠装置,先出红脸,后成黄脸,再露出敷粉的白脸,再变成擦红的脸蛋,观众看了拍手叫好。他还发明创造出老头吹胡子瞪眼,老太婆一把鼻涕一把泪哭泣等高难度动作,取得了非常理想的艺术效果。
1937年,赵明应迁安皮影艺人李秀邀请,去奉天(沈阳)新新茶社演出,遇到多家棚影竞争。当时奉天市内有十来个棚影,特别是张绳武影箱,久占东北,唱得好,名气大。赵明跟着李秀新攒的影班,初来乍到很难立足。但出生习武家庭的赵明,自幼养成敢为人先、不甘落后的性格。首场演出《闹五关》,赵明大展身手,影人耍出新花样,为表现步兵武艺高强,飞刀砍死骑兵,步兵纵身骑上马背。高超的演技,赢得台下阵阵掌声。
首场《闹五关》一炮打响,每天演出,楼上楼下挤得满满当当,其至一票难求。相隔2里的张绳武戏班在西利剧场生意红火,场场满园,自从来了赵明耍线的皮影戏班,一下被顶垮了。张绳武进关把卢龙县的拿线高手杨平请来,要压倒赵明。赵明忙编新卷,演新影,接连演出《活捉飞燕》《二龙戏珠》《哑巴告状》《丝绒计》,赵明大名从此传遍东北。
1938年,赵明从吉林回奉天,马上又随新新茶社楼东办的影班去日本表演。日本人听不懂中国话,不了解剧情,就让他们看剧情,演《五峰会》里的“大上会”。赵明把他的绝活全都拿了出来,有“扑蝶”“摸鱼”,特别是新发明的八个影人齐上窗、八个角色同时扭的“八美图",让观众叹为观止。通常一个人只能操纵一个影人摇扇子,甩手绢。
赵明用一块2.5尺的板子,每隔3寸钉个钉子,让白铁匠给焊个铁管,插上八个影人“脖条”。铁管上有耳子可以穿线,八根线接在一个头上,手一拽就可以同时扭身子、甩胳臂;上边也焊八根铁管,也用八根线接在一起,一拽可以一起扭扇子。观众看着这精彩的表演,就把这绝活儿冠名“八美图”,一直传到今天。
1944年,他参加了十二军分区的军民彫社。建国后,赵明曾到唐山专区影社、秦皇岛影社,带出侄子赵春庆、古松庄郎伍(郎凤鸣)等拿线高手。他创造的“洗脸梳头” “脱衣换装”技巧,一直沿用至今。1938年,他去朝鲜灌制了唱片《鳌五关》,1961年因腰疼疾病回家,从此结束他46年的演艺生涯。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pc/images/c_user.png)
相关推荐
定了!迁安这个村将有新变化!
定了!迁安这条公路将有大变化~
已中标!G508赤曹线迁安段改建工程最新进展来了!
投资238万余元!迁安这个医院将迎来新变化!
定了!迁安这个地方将装修改造!
广告推送
![](/pc/images/newsad3.jpg)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