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了大学生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1-12-31 00:26:40
阅读:20511999年8月下旬,小女儿接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高兴得鼓掌跳了起来。几个姐姐更是兴奋不已。大姐看完通知书二姐看,三姐竟一字不差地朗读了一遍。我和老伴儿坐在沙发上,没有明显的表示,似乎很平静,但在内心深处却是充满自豪———这张小小的通知书在我家可是一个“零的突破”呀!这是我家几辈人的企盼与梦想!
我的祖父12岁就去放牛,父亲只上过两个冬学,母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文盲,一个有姓无名的可怜女人。出于对儿女的爱和深受文盲之苦的折磨,1949年在我8岁时,父母便把我送进学校,省吃俭用供我读书了。
我曾有过美好的梦想,初小毕业考高小,高小毕业考初中、考高中、考大学,毕业后报效祖国,报答父母的恩德。然而,父亲每月39元的工资供我们姐妹兄弟4人读书实在困难。姐姐初中毕业就务农了,弟弟初一没有读完就辍学了。我不得不在1958年初中毕业保送高中时改读了“师范”。
您别小看中师毕业生,在当时,在我们这个偏僻的山村还是“秀才”呢!那时,我们这里基本上没有大学生。原因有二:一是国家困难,没有过多的资金投入教育;二是农村生活困难,一个普通农家供个大学生实在力不从心。1956年迁安县招了第一届高中班100人,这就是说,在1959年这100名高中生毕业之前迁安没有大学生生源。1959年这100名高中生即使全部升入大学,也只不过100名而已。而“文革”中有几年没有招生,大学生就更无从谈起了。
教育的真正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在科教兴国战略方针指引下,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今年我国招大学生600多万人,上大学已是很平常的事了。但在1999年,在我们这里,在我家可是个天大的喜事!所以亲朋好友、街坊邻里纷纷祝贺。我曾工作过的市卫生局更是网开一面,破例派车为女儿上学送行。9月13日早6:00,我和老伴儿便陪女儿上学了。轿车在宽敞平坦的高速公路上飞驰,6个多小时便到了保定。办好了入学手续,安排好宿舍,我也有闲暇欣赏这美丽的校园了。河北大学如同一个美丽的大花园,令我眼花缭乱。我真羡慕这些年轻人,他们赶上这么好的新时代,我多么希望他们早日学成建设祖国啊!
4年之后,女儿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她的姑母为她联系了一个很好的工作单位,她却迟迟没有报到,原来她考上了河北师大研究生。
3年之后,2006年,她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现供职于某大学。
近闻河北理工大学迁安学院将落户我市,明年即可招生。大学建在家门口,迁安的孩子读大学就更方便了。(迁安信息港报道)
编辑: 孟令然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