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发展 造福于民——记迁安市优秀领导干部、马兰庄镇党委书记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1-12-31 00:21:45
阅读:3340据迁安信息港通讯员孟令然了解:只要是有利于一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事,造福于民的事,就要想方设法把它办成。这是付立军一贯的原则。2004年,时任马兰庄镇镇长的付立军接受了带队治理沙河沿岸铁选矿向沙河排放尾矿的任务。在当时,环境保护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引起高度重视,甚至在个别的企业和个人面前,环保法规只是印到纸上罢了。治理中涉及的企业又关系到社会上的方方面面,难度可想而知。然而,付立军心中明白,沙河治理轻则关系到沿河矿业的发展,重则牵涉到全镇的经济社会发展。站在这样的高度,付立军带领镇政府班子下了决心,使了狠劲儿。他组织队伍逐企业查、按河段盯,每天上班他第一件事就是沿河查看哪里还在排污。最终看到了清澈流淌的沙河水。知道这件事的干部、群众都说,“付立军这个人干事,真行。”
自2006年担任马兰庄镇党委书记以来,付立军团结带领班子其他成员,满怀干事创业的激情,抱着把马兰庄镇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更好地造福全镇人民的美好愿望,自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聚精会神搞建设、齐心协力克难关,实现了马兰庄镇镇域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2003年马兰庄镇财政收入首次超亿元,2005年超5亿元,2008年全镇财政收入达到10.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170元。2009年财政收入将突破15亿元,占全市全部财政收入的六分之一强。
坚定不移地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步伐是付立军与镇党委一班人的共识,为此,他们坚定不移地夯实发展基础,做大做强主导产业:重点实施了首钢马兰庄铁矿投资5亿元的白马山硐采项目,投资1500万元的技改项目,完成了3个整合区采矿权人的推举,针对矿业开发中存在的无序开采、掠夺式开采问题,开展了集中限期治理整顿活动,有效地规范了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加快培育新兴产业,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以两次经贸洽谈会为契机,强力推动对外开放工作向广、深、精发展,有针对性地谋划了5个重点推介项目,为经济实现多元化发展打下了基础。实施了总投资300万元的迁化氨氮废水“零”排放工程,扶持联旺公司投资5000万元成立了天博舫国际贸易公司,抓好了与世界500强企业———德国林德集团合作的制造项目。以打造特色中等城市副中心城市为目标,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高标准开展了绿化攻坚和拆违拆迁工作,强力实施了“百矿披绿”工程,两年间共完成尾矿削坡、压坡、治理绿化铁矿56座。
针对马兰庄镇矿区内群众人居环境差,危险系数高的情况,付立军集思广益,大胆提出了采取集中联建的方式,异地建设新农村。这一设想经多次专家论证和实地考察后,于2007年5月启动了“马兰生态宜居新型社区”建设。该工程规划占地1166亩,总投资7.2亿元。建设中,工程突出了人文、环保、节能的理念,到目前,33栋5层住宅楼和33栋别墅的主体工程已全部竣工。不久的将来,马兰庄镇7个矿区村的1796户、5639名群众将彻底告别脏、乱、危的环境,迁入城市化的新村。
工作中,付立军着眼于解决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均衡问题,带领党政一班人坚持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转移到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上来,大力实施“122”富民工程,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分别创建了2个商贸流通专业村、3个工业品加工专业村、1个特色果品种植专业村和11个工业品加工和运输专业村。通过实施“122”富民工程,全镇农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了800元。
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付立军着眼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马兰”,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让全镇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认真做好社会保障工作,马兰庄镇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农村低保、五保户均达到了应保尽保的目标;坚持把稳定工作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深入细致,实现了把不稳定因素发现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认真落实了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制度和包村干部一岗双责制度,深入开展了“领导干部住村3日”活动,切实解决了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保障了马兰庄镇的政治安定、社会稳定。
作为镇党委书记,付立军坚持固本强基,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以解决“脱离群众、脱离实际、铺张浪费、不实之风”为重点,在全镇党员干部队伍中大力倡导“和谐”、“干事”、“问责”、“廉政”四种风气,影响和带动了全镇人民团结一致,合力向前。市委四届六次全会后,付立军又感觉到自己肩头增加了新的压力。但作为带头人,付立军一定会把压力化作动力,带领全镇上下做强矿业“马兰”、绿化生态“马兰”、建设幸福“马兰”、再造崭新“马兰”!
编辑: 孟令然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