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安市扣庄乡寺后村村民曹雪梅身残志坚创业增收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1-12-31 00:21:19
阅读:2819据迁安信息港通讯员孟令然了解:春节前,扣庄乡寺后村村民曹雪梅创办的迁安市扣庄乡慧春布业加工厂正式开业了,这样一个普通的小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许不算什么,但对于曹雪梅这位患有小儿麻痹的普通农村妇女而言,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因为这是她多年来不甘人后、自强自立,创造美好生活的最有力证明。
曹雪梅今年50岁,高中毕业的她,年轻时对生活也曾有过美好的向往和追求,但由于身体和其他种种原因,结果都未能如愿。这些年来,由于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地里的农活、照顾老人孩子、操持家务都落到她一人肩上,这些对于健康人来说已属不易的事,要强的曹雪梅做得并不比别人差,不仅把家里地里拾掇得井井有条,而且一双儿女在她的精心培育下,先后考入了大学,现在,儿子已毕业参加工作,女儿就读于北京理工大学。“我以前当过民办教师,家里也曾和别人合伙干过粉条加工,但这些年,翻盖了房子还得供俩孩子上学,日子过得挺紧巴,看着村里别人都渐渐富了,这心里真是着急。正好这两年市里实施了‘122’富民工程,不仅给咱老百姓创造了增收的好机会,而且还有奖励扶持政策,别人能行,我为啥就不行?办这个厂子,开始的时候我们家那口子虽不反对,但也不是太支持,说孩子们都大了,有盼头了,50岁的人了还瞎折腾啥。可我就是不服这个劲儿。” 和记者说起办厂子的事,曹雪梅那巾帼不让须眉的劲头尽展无余。“自打有了这个念头,我就开始琢磨适合自己的增收路子,去年,在电视上看到国家开始实施‘限塑令’后,我就想,这塑料包装袋确实不好,要是用布袋,既环保又实用,多好!于是2008年6月份,我组织了村里的几名妇女,从超市买来布料,用缝纫机缝制成各式各样的布袋,可是由于成本太高,加上缺乏市场调查,结果没销路,最终只能送人。虽然白搭了好几百元钱,但是我还是不死心,就让儿子上网帮我查合适的项目。曾有一个生产环保纸袋的项目我挺看好,可上百万元的投资让我自己就打了退堂鼓。后来儿子又帮我在网上查到山东有这种无纺布袋生产设备,产品不但环保、成本低,而且设备也不贵,于是决定,就干这个。”“为了建这个厂,我婶子这罪可没少遭,咨询政策、考察市场,这城里她不知跑了多少趟。我们这10来个工人里有一半是残疾人,说实话大伙儿都愿意跟她干,一是她人缘好,头脑灵活,二是大伙儿也都认为这项目有前景。”同村的残疾妇女王桂文搭话说。
“现在,我们已经生产了几千个无纺布袋和十多万个环保购物袋,虽然市场还没有完全打开,但儿子说不但帮我采购原材料,而且销路他也包了,再加上有党的好政策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我有信心把厂子办好。另外,我们村加工粉条的企业很多,可塑料包装袋都是从别处买,上次到山东进设备时,看那有快速脚踏封口机,就顺便买了一台回来,我准备等试验成功了,再办个塑料包装袋加工厂。”谈及今后的发展,曹雪梅的自信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编辑: 孟令然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