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迁安信息港
移动端

信息港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H5

WAP端

信息港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H5

WAP端

首页 > 资讯 > 正文

迁安百姓故事:寡奶的三间土坯房

原创 · 编辑:李翠松 2019-07-29 09:06:34

阅读:20514

        日前,迁安信息港开展了“平凡迁安人故事征集”活动,征集咱老百姓身边的温暖故事。李女士与我们分享了她对奶奶的回忆。如涓涓流水,寡奶辛勤、奉献的一生,让人落泪。我们一起分享这个平凡、动人的故事。 ”

        23岁,正是大学刚刚毕业,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整装待发,对未来踌躇满志的年龄。然而,奶奶却在这如花的年华里,在爷爷去世后,带着五岁的姑姑、三个月大的父亲,开始了她长达42年的守寡生活。 爷爷兄弟五个,他排行第二。他的早逝,除了给奶奶猝不及防的打击外,还给奶奶出了一个大难题,也给这个大家族出了一个大难题。对于老太爷来说,孙子是老李家的根儿,奶奶要是改嫁了决不能带走。对于奶奶来说,带着儿女改嫁,一双儿女将来肯定会受新家庭的气;自己只身改嫁,留下儿女,在这样穷苦的大家族中,无父无母的孩子,肯定不会有好日子过,挨饿、白眼定是家常便饭;不改嫁,在那个劳动力就是饭碗的年代,没有爷爷的日子,锅都揭不开,何谈一双儿女的温饱? 经过双方长时间的权衡和纠结,最终,老太爷以给奶奶三间土坯房但终生不许改嫁为条件,留住了奶奶,实际上,是留住了父亲这个幼小、柔弱的老李家的根儿。奶奶呢,为了儿女的幸福,为了能得到其他四个妯娌梦寐以求的三间土坯房,她用她的青春,她的一生,做了这笔输赢都是输的买卖——守住孩子,守住房子,也守住了她一生的苦难与孤独。

640.webp (7).jpg

        娘仨相依为命的日子可想而知。那个时候正是“吃大锅饭”的时代,到了秋末或是年末,生产队按家、按人口分东西,什么红薯了,玉米了,大豆了,玉米秸了,分好份儿,纸条上写上名字,压在分的东西上,大喇叭一广播,家家户户都迅速赶到生产队,寻找到自家的东西,然后孩子在原地看堆儿,大人们用背篓、竹筐、竹篮子,一趟一趟的往家里运,不一会,全部拿净,回到家开始品尝、享受着农产品的鲜香与甘甜。 我奶奶呢,就派5岁的姑姑去找粮食堆儿,由于姑姑太小不认识字,队长或是好心人就帮她在四、五十个粮食堆儿中找到自己家的,然后姑姑就开始守着不动。别人家的东西都拿走了,只剩下奶奶家的几小堆粮食,在晚风中孤独的等候,像极了无依无靠的苦命的娘仨......  

640.webp (8).jpg

        到了天刚擦黑的时候,奶奶就让姑姑回家照顾父亲,自己开始往家拿东西。之所以晚上干,因为白天她怕见到别人异样的、嘲笑的、哪怕是同情的目光,在她看来,那比贫穷和辛苦更可怕。当然她可以找别人替她干,但得管人家一顿好饭,欠人家一个人情。好饭她管不起,因为娘仨的果腹还成问题;人情她欠不起,因为,她还不起。  

        夜幕之中,奶奶那一双裹足的小脚,一步一步丈量着家到生产队的距离,一趟,两趟,三趟......这一路上,奶奶清楚地知道哪一颗石砾更硌脚,哪一个土坑更深......只希望那晚的月亮和星星多些宽容和慈悲,不会嘲笑她,不会可怜她,而是慷慨地照着她微弯又蹒跚的背影,用柔光偷偷地替她抹一下汗,顺便也假装无意的抹一下她脸上的泪......因为她不愿意任何人见到她的软弱和狼狈,除非这个安静无人的夜晚...... 所有能晚上干的活,奶奶都不在白天干,一是躲避了那些鄙视的目光,更是躲避了那些不怀好意的“帮助”。她这样倔强着,隐忍着,保住了她那份廉价的自尊,也保住了她那份昂贵的清誉。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晚上,她才像一只被命运打败的狮子,在冰冷坚硬的土坯房中,独自舔舐着伤口。天一亮,她就用伪装的坚强盖住伤口,戴上面具,继续在生活面前作秀...... 付出总会有“回报”。辛苦和劳累之后,老天给了她恰如其分的应有的“奖赏”和“犒劳”,然而,那不是幸福和富足,而是疾病和痛苦——哮喘,这是长期透支体力劳作的结果。这份奖赏深情地不离不弃地拥抱了她整个后半生,直到生命的终结。

640.webp (9).jpg

        在那个吃饱就是小康的年代,存活就是生活,贫穷使人学会节俭。但谁也想不到,节俭近乎吝啬的奶奶,竟学会了抽烟。没人理解她反常的奢侈,只有漆黑的夜晚知道她的寂寞泛滥成灾,知道她心中的苦已经将她彻底淹没。没有人知道,在无数个不眠之夜,那一颗一颗旱烟,带走了她多少孤独和无助,带走了多少心酸和泪水,带走了多少恐惧和不安......

        日子就像在逆风中一样,艰难前行。可喜的是,改革开放之风吹暖农村,生产队解散了,土地责任制大快人心,一家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姑姑出嫁,母亲嫁进这个苦水泡大的家庭,我们兄妹四个的相继出世也给这个一直贫穷的家庭带来些许的生机和欢乐。奶奶总说:过日子过的就是人啊,有人就不怕穷。捉襟见肘的日子虽然还在继续,但笑声光顾了这个久违的家庭。也许是过惯了孤苦伶仃、冷冷清清的日子,奶奶对我们的爱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就像一只护着鸡仔的老母鸡,毫无原则和底线。我们的淘气、打闹,在她看来都是在温暖家中冰冷、窒息的空气,她不但不责骂,反而心满意足地观看,仿佛一个辛劳的老农站在田边,骄傲地欣赏着自己亲手耕耘的庄稼,正在灌浆生长……

640.webp (11).jpg

        日子慢慢的过起来,总算能吃饱饭了,就在我们心存侥幸地以为已经被苦难饶恕的时候,那经历了三十多年风雨的土坯房却已不堪重负,像一个风烛残年中的老人,疲惫不堪。父母为了翻盖新房, 借钱借物,准备砖瓦、木材,在历时一年的忙碌后,砖瓦房代替土坯房,傲然挺立在原处,颇有炫耀之势。

640.webp (12).jpg

        一家七口搬进新居,那种喜悦之情无以言表。终于可以看见奶奶脸上的笑容了,像一朵秋日绽放的菊花,干瘪而灿烂。不料,苦难只是打了个盹儿,醒来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寻找奶奶。在搬进新房一个多月的一顿很平常的晚饭后,奶奶晕倒在床上,任凭谁也叫不醒,她得了一种在当时很少听说的病——脑血栓。这种现在很流行的病,病因大概是饮食太好,肉类吃得太多,又缺少运动。我不知道这个医学问题和奶奶清苦、劳累的一生,为何如此矛盾相逆,不可思议!。这个被苦难青睐一生的人,也一直被疾病偷偷地窥伺着,伺机下手,都说苦尽甘来,但最终她也没能等来幸福的光顾……。

        就这样,奶奶在半个身子不会动、失语的痛苦中,在床上,在这个她守望一生的砖瓦房中,煎熬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后,离开了这个凉薄她一生的世界...... 如今,改革开放步履轻盈,城乡差别甚微,农村的砖瓦房已不见踪影,二层小楼随处可见。我们兄妹都在县城住了楼房,奶奶做梦也不会想到,那用她一生的幸福换来的土坯房,已成为遥远的记忆,淹没在只属于那个时代的岁月长河中...... (作者:李翠松)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评论

更多评论

热门资讯

广告推送